谢天: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

2017-11-30 14:34:00  房天下家居 周婷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提要]2017年11月27日至29日,第十二届广州设计周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启幕,一直以来,广州设计周一直捉住设计新趋势新动态为中国设计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今年以“设计驱动产业升级”为全行业赋能迭代,开启“识别ICON”之旅。27日,来自中国、德国、荷兰和中国澳门/香港/台湾等设计领先人物,并联

2017年11月27日至29日,第十二届广州设计周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启幕,一直以来,广州设计周一直捉住设计新趋势新动态为中国设计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今年以“设计驱动产业升级”为全行业赋能迭代,开启“识别ICON”之旅。

一年一度的“IDF年度大会”,是广州设计周每年度最亮眼的核心活动之一。27日,来自中国、德国、荷兰和中国澳门/香港/台湾等设计领先人物,并联合数位享有极高国际声誉、斩获德国IconicAwards标志性建筑设计奖至尊大奖的设计大咖,以“在地全球化设计DESIGN & GLOCALIZATION”探讨主题展开观点、案例的分享和思辨,为全球语境之下的在地化设计思考提供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在设计周的IDF年度大会现场中,房天下小编有幸采访谢天老师,一起来分享对“在地化全球化”设计与与中国设计发展的看法。

a

【精彩演讲语录】

设计语言源于对生活的思考、交流与展望,在本质意义上是对生存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感悟。生活是设计的基础,热爱生活是设计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设计生命力延续的源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的设计师。保持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化趋同化的时代下保持和独特的文化,并通过设计语言让起焕发生命力。

a

——谢天

记者:从“东方生活智慧”到以东西对话探讨“东方价值观与当代设计”,今年国际设计论坛则以“在地全球化设计”为主题,有人说本土全球化会更趋向简约,您怎么看待“在地全球化”设计发展方向?

谢天:我们把中国元素变成简单,就是简约化?其实不以为然,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在未来也有可能演绎得比过去更复杂。但是问题是怎么去演绎?我们回到探讨设计的核心上,作为设计师,对于你设计的空间,不管是作品还是产品,都是为他人所用的,那么前提他人是谁?如果是社会大众,也就是说美术馆、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应更绿色、更在乎可持续,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大众可持续的观念。如果项目非公开使用的,而且也有这个经济能力来拥有更精致复杂的设计空间。?我认为本土的全球化也未必就走向简单,个别空间还可以做得比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本土元素更复杂、更精致!那也是一个“在地全球化”设计发展方向。

记者:您认为中国“在地全球化”设计,它应该是怎么表现的,或者说它的重点会在哪里?

谢天:我认为任何一个时代只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并存才能促进这个时代的进步。如果都往西走或往东走,到最后人就会变成一个机器,我认为中国的“在地全球化”设计应该是多元的。那么就中国而言,也应该有两个方向,一是走简约主义,走到极简,走到一种能够让全球借鉴的高度,从这个世界寻找到一种意境。这也是一种方向的探索,用精简的视觉语言,空间呈现更多的是内心所承载的心灵感应。简单而言,就是空间的尺度感让人产生共鸣或一种情愫。

另一个方面是东方语言,可以直接用语言去表达,也许它表达得比过去还复杂,但是这种复杂可能用当代的视野去表现。比如中国所谓的复杂,就是从历史我们所能看得到的东西。从旧石器、新石器,然后发展到青铜、玉器、漆器,直到瓷器、木器等等,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存在过程。中国的建筑跟西方建筑不一样,中国是木棍建筑,不像西方是石头建筑,我们所保留的周期都会比较短。所谓复杂的中国设计,更多的就是把传统工艺美术植入到空间里面,所以让人感觉很复杂。但是今天做传统工艺美术的人,却是当代的,手法也是源自当代技术,显然这个空间也是应当是当代设计。所以我认为不是传统东西把它变成无,然后空间只是一种投个影,就是东方了。

我认为现在中国室内设计还没到一个真正辉煌时期,在未来,要发展,更需要扎实的理论的基础,目前也是禁足了部分理论的批判,室内设计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未来室内设计拥有一个专注于平面设计的批判群体,那么所谓的批判性就是理论的最重要的依据,理性批判性才能促进中国室内设计的进步。目前中国设计界大部分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却没有自己一个明确的主张。如果设计理论有批判性了,我估计大家可能学术的思路可能就更加清晰,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更好一些。

a

记者:就目前而言,我们也看到中国设计师逐渐在世界舞台上,初崭露头角。中国设计正处于非常高速发展时期,世界在不断地关注我们,您认为现在是中国设计师发展的一个的时代吗?

谢天:是的,我认为过去尽管1978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发展,但对于空间设计,尤其平面设计,在1990年前后才开始诞生,真正的发展起步应该是2000年,因此中国设计历史发展才20多年。我认为20多年只是一个基石,也是刚刚起步,甚至可以理解为实验阶段。那么从2017年到2035年,18年,我认为这是中国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未来18年,带着过去的20多年的设计师,大部分会受限于固定模式,但有小部分人改变方式,个人觉得未来18年,更多的机会还是属于年轻人,是他们发展的平台,所以他们更应该以全球化视野去思考设计本土化问题。而且设计师最起码是有两个方向跑道的人,才会促进行业进步。百花齐放是核心,中国设计未来应该是以本土化为主线,其形式的呈现肯定都是百花齐放。

记者:目前中国也有很多的设计比赛越来越多,有人说中国设计圈现在像是一个娱乐圈,您是怎么看待设计师的明星化?

谢天:是不是明星化,我认为还是要看设计师个人定位。设计师明星化还不是社会大众理解的明星,只是设计师的各地交流、活动比较多,让人产生错觉。我个人认为交流活动是非常好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学这个专业少,70年代稍微多一点,80年代多不多有一半多,90年代从业的人可能就更多了,这是设计师群体成长的一个过程,而各地交流有利于设计新思想的碰撞。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