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se { ewmInnerhtml += '';} var titleInnerhtml = '
手机看新闻
';$('.ewmflag').html(ewmInnerhtml);$('.titleflag').html(titleInnerhtml);} else { var ewmInnerhtml = '直播看房
';$('.ewmflag').html(ewmInnerhtml);$('.titleflag').html(titleInnerhtml);} });手机看新闻
[摘要] 1989年建筑评论家艾定增在其论文《神似之路——岭南建筑学派四十年》中指出:“岭南建筑学派在地域上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桂林、南宁、汕头、深圳、珠海、湛江和海口等地的近代建筑主流,在时间上指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建筑新风格的发展与成熟,其中也包括大大滞后了的理论。”
建筑,是一个古老的艺术类别。尽管,现代建筑逐渐工业化,但建筑精品仍保留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建筑设计中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派。1989年建筑评论家艾定增在其论文《神似之路——岭南建筑学派四十年》中指出:“岭南建筑学派在地域上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桂林、南宁、汕头、深圳、珠海、湛江和海口等地的近代建筑主流,在时间上指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建筑新风格的发展与成熟,其中也包括大大滞后了的理论。”
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后,快节奏的现代人十分想念过去的建筑和诗意的生活。建筑设计,无疑是理想变成现实的佳途径。为此,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携手房天下家居网共同打造岭南建筑博物馆,以推动岭南建筑文化的保留与发展。
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景,我们逐一采访了岭南建筑的带头人。说到岭南建筑的代表人物,就会让人想起佘畯南、莫伯治等老一辈大师。遗憾的是,他们早已仙逝。因此,我们采访了一直追随着两位大师参与设计的蔡德道老先生。蔡老曾参与白天鹅宾馆设计,多年担任广州市建筑设计院的总建筑师、院长,是岭南建筑学派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尽管蔡老年事已高,带病在身,但也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文雅的谈吐、严谨的态度,对岭南建筑清晰的历史脉络让人心生敬佩。
【房天下】蔡总,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联合房天下一起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的岭南建筑博物馆,您认为该从哪里入手呢?
【蔡总】我的意见是从历史的脉络去了解岭南建筑。博物:从古到今,就是要概括这个时期的ModernMeaning ,捕捉它的现实意义,这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对我们的现在有何意义。比如说从建筑教育入手,从勷勤大学、中山大学、华工、重建工等建筑大学着手。
说到岭南建筑学派,广州是基地,广州是清朝以来对外通商的口岸。西风东渐,洋人进来、国人开始洋务运动,地方兴办实业,陈济棠(1890—1954,出生于广东,粤系军阀代表,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在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主政,为广州打下了工业基础。而正当洋风吹进来的时候,也引起了国内的建筑上的一些变化。这是个时期。我们要把广州从通商口岸变成商都、把十三行的建筑特征的变化描述清楚。
1933-34年在广州出现了modernist(现代建筑师),他们是我国批本土建筑师,多数是从广东出去的留学生,如林克明、杨锡宗、范文照。林克明的现代主义风格早期代表作品,是越秀北路349号林克明住宅;杨锡宗的代表作是北京路商务印书馆(即现在的科技书店),这些到现在都是有挂牌的;而中华书局广州分局,是广东人范文照的作品。
到抗战时期时期(1937-1945年),中国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过去的中国只有匠人、匠师,没有建筑师。而中国的批建筑师是洋人,伯克Parker。现在的广州还有他设计的房子,也就是亚运会期间重修的洋人建筑师。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年),广州的代表作是1950年的华南土特产交流会,它可以说是广东本土建筑师自发地找出了一条探索的道路。在1953年以前,中国的建筑师们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如现在的广州文化公园是这段时期的代表。正当此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建设,全面学习苏联。因为广州当时是国防前线,所以代表作并不多。
但是,从1956年北园酒家建成以后,出现了许多传统建筑。有领导认为缺乏新意,于是就出现了夏昌世的鼎湖教工俱乐部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建筑物。紧接着是1993年中国建筑协会评的建国五十年建筑。夏昌世的华南医学院医疗教学楼,算一个新意;莫伯治的的北园、南园酒家,也是代表作品,再加上白云山庄、泮溪酒家等,冠之为岭南新代表作。
十年浩劫(即文革)就不说了。但是其中的广州外贸工程,是从1972-1976年,每一届广交会都有一栋新房子出现。值得注意的是,1966年以前广州的建筑影响到了广西,典型代表作品是伏波楼、白龙桥、邕江宾馆、二十一中。二十一中是陈金涛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当时的经济条件所设计的,造价极低,但极具现代建筑的美感。邕江宾馆是文革前广西的领导韦国清指定要求陈金涛专门设计
1989年是政治风波,1979年是中共中央十三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放改革。
原来的重建工,是陈伯齐回来创办的一所非包豪斯(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非学院派的学校,但是以“赶下台”而告终。中央大学是学院派,以宾夕法尼亚为榜样,有人说中央大学很好,画的图是西洋古典风格、很漂亮,而重建工的陈伯齐有先进的理论。听陈伯齐说,重庆大学分成两派,有人跑到中央大学;中央大学也分了两派,有人跑到重建工。后,陈伯齐的侄子王文华上台 ,当时教育部不敢照着中央大学的模式,就叫MIT毕业的王家华去担任系主任。因为麻省理工学院是中性的,所以,我认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受是什么教育,它就会出现什么理念。
但是在1946年夏昌世、龙庆忠(1903-1996,1925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毕业回国,就职于东北南满铁路局。)、陈伯齐(陈伯齐1903~1973,广东台山人,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到了中大后,建筑教育、建筑角度都发生了变化。这里我要提出两点:一方面是什么样的人建筑一个什么样的房子。你培养什么人,就意味着你明白他建设的房子是怎么回事。再一方面,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个是建筑师的功力,建筑师的本领、价值取向、美学观点等;第二个是决策者的态度,决策者支持什么样的建筑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比如夏昌世就有林西市长的大力支持;第三个是社会舆论。
【房天下】林西市长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有何推动作用?
【蔡 总】今年3月24日,是林西诞生100周年,他的传记也已经出来。我可以提供一个关于中国三派的资料,早提出中国三派的是曾昭奋(清华大学教授,潮汕人,华工毕业。)他首先提出的京派、广派、海派,现在的广州大学王河教授把广派称之为岭南学派;海派,又称江南派,是江浙之地建筑特色的称呼;京派,过去有人攻击京派,我不会这样去做,因为你不是北京人,不知道京派诞生的根源,对于一个流派,你必须了解他的前因后果、天文地理等等。我建议不论谁是谁非、不要谈矛盾,多说人家的长处,不要谈人家的……我的意思就是说自己的事,不要说其他人的事。
【房天下】能否说一些佘畯南设计的中国驻西德大使馆的具体情况?
【蔡 总】那个时候是在联邦德国,也就是西德,实行资本主义。重要的是在一个林地,很多树木,德国用民间的力量保护绿化,区议会、决定可以砍多少棵树,所以佘总的任务就是在一块七零八落的地上来进行设计。德国那边的区议会说这棵树你不能砍,你就得保留下来。佘总说了句话:“就是在丛林间捉迷藏”。而且建筑方案要由区议会赞成才行。在七歪八扭的地上设计大使馆,而驻外大使馆应该是要富丽堂皇的。既要堂皇,但是他的平面又是奇奇怪怪的,因为要避开数木、保留树木,这恰好是岭南田园的一个特征。后来佘总有一篇不公开发表的文章,叫《岭南田园—江南园林与岭南建筑》,在他的传记里面,是个手稿。大使馆就是吸收江南园林的长处设计出来的。
佘总在设计东方宾馆的西楼时,在朝向与景象之间,一般人都会选择朝向,但是佘总认为东方宾馆的西楼面向流花湖,景象不可代替,朝向是可以用空调解决的,景象没办法解决。驻西德大使馆是在有限的空间设计,可以说也是灵活性的平面;少年宫,利用旧房,局部加新,也是BAD;东方宾馆,也是朝向与景象相互矛盾,不怕朝西,就算朝西很热也可以开空调,但是流花湖的这个景象,就是引景入室。他还做了凹阳台,起到了遮阳的作用。这是建筑师的思维方面,我觉得首先地方性的建筑师具备一个品格就是良好的思维能力,我大概分析莫伯治、佘畯南跟陈金涛等大师们,大概是有几种思维:一个是新的思维,一个是异向思维,有时候新的不行,异的也行。还有一个是换位思维,建筑师换到结构师、设备师的位置来思考。所以,我觉得这个有意义。你不是去模仿佘畯南、而是思考佘、夏、莫的思维从何而来,他们的思维非常复杂,从内到外、从外到内都有。
到了改革开放,广州的建筑已经是眼花缭乱。6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主义才刚刚开始,但国外的现代主义已经没落了;到了80年代,国内的现代主义发展正好,国外却有人宣布现代主义已经死了,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了。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中间,我们陷入了迷茫,到底是詹克斯对,还是谁对,但是我们还有一批前辈很冷静对待西方出现的万花筒。改革开放之初,出现了抄袭、山寨,所以在西方,大概是1989年以后出现了眼花缭乱,但是逐渐地探索一个立足本土、头脑清醒的道路。
【房天下】驻西德大使馆可以算是中国园林建筑走向世界吗?
【蔡 总】他是化整为零,从一大块板画成七歪八扭的,用中国菜。你们研究一个上线、下线,也叫远线、近线。近到什么时候、切块,切成几块,这一段代表性建筑,哪一段构成博物馆,哪个人作为哪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又哪些?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如何保留代表性建筑?现在遇到文化公园、夏昌世的水产馆列为号,但是现在,文化公园现在的业主说全权委托华工的两个博士在研究水产馆的复原,个是冯江,另一个是彭长歆。
蔡德道,1928年10月出生于广州,祖籍福建龙溪县。194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建筑系。原广州市设汁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4年退休。长期从事建筑设计。以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为主。曾参加广州爱群大厦扩建工程、广州宾馆(当时高层建筑)、白云宾馆、白天鹅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及海南三亚南中国大酒店等设计。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顾问教授及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起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据了解,经历过解放战争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这些岭南建筑的大师们多为高龄老人,身体多有不适,但他们仍然想为岭南建筑文化做些努力。在此,尤其感谢蔡老在医院还接受了我们房天下的采访!祝愿蔡老早日康复、健康长寿!
主持人:陈万里(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室内建筑师、陈万里建筑设计事务所所长)
摄 影:刘 杰(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高级建筑师、摄影版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岭南建筑学派人物专访(一)蔡德道
专访实录|岭南建筑学派的领头人:何镜堂院士
岭南建筑学派人物专访(五)潘安
岭南建筑学派人物专访(三)佘达奋
岭南建筑学派人物专访(四)林兆璋
250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27500元/平方米
38000元/平方米
38000元/平方米
26000元/平方米
38000元/平方米
9000元/平方米